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长江三峡:石壁立西江,高峡出平湖,旧貌焕新颜

2022-11-05 20:43:29 4012

摘要:宏伟的三峡大坝历经十年建设,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按既定方案于2003年6月1日下闸蓄水了。大坝横江,江水来多去少,狭长的600公里范围的水库壅水区,以一天数米的涨水速度,持续13天,达到了海拨135米高程。“高峡出平湖”:历史性的13天, 既...


宏伟的三峡大坝

历经十年建设,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按既定方案于2003年6月1日下闸蓄水了。大坝横江,江水来多去少,狭长的600公里范围的水库壅水区,以一天数米的涨水速度,持续13天,达到了海拨135米高程。“高峡出平湖”:历史性的13天, 既惊天动地,又悄无声息。

惊天动地是客观事实,无论两岸的群峰情愿与否,不管自然流动着的千古峡江乐意与否,从此以后,河的习性变成湖的习性了;壅水不是涨潮,它悄无声息,节节上升……历史性的三峡巨变,根本性的河湖之变,在短短的13天内完成了。

我们面对已是“高峡平湖”的三峡,是个什么感觉?

有100个三峡往来看客,便会有100种回答——

岁月沧桑,三峡魅力永存

今朝瞿塘峡:白帝城成了孤岛

放眼中国,我们从雄鸡形版图上可清晰地看见两条平行且贯穿西东的缎带一一黄河与长江。黄河,是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同样是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若干年前,我曾见过一张奇特的卫星照片,名叫《古老长江是条龙》:龙头是上海吴淞口,龙珠是崇明岛,龙尾是山城重庆,两只龙爪位置真神了,一是鄱阳湖,一是洞庭湖。

万里长江,不择细流,笑纳百川,遂成巨龙腾飞之势;千里三峡,两岸连山,重峦叠嶂,无处非画,无处不诗!

三峡,以雄奇壮丽著称于世。瞿塘峡悬崖壁立,雄伟险峻;巫峡风姿秀丽,妩媚动人;西陵峡迂回曲折,荡气回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丰都鬼城、奉节白帝城、巫山小三峡和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巴东神农溪、三峡大坝……三峡两岸,除了许多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外,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游人至此,仿佛置身诗林画廊,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神奇的长江三峡,在于四个字:雄、险、奇、幽。这里,无峰不雄,无滩不险,无洞不奇,无壑不幽。

三峡是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

三峡更是一本大书,一部饱蕴民族沧桑的历史巨典!

天荒地老:你知道古时长江东西流吗?

西陵峡

追溯古三峡诞生的历史,可使我们了解古老长江的诞生过程和“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深幽峡谷之形成。乘船西行你不难发现,黄牛峡南岸是“一江万里独当险,三峡千峰无此奇”的黄牛岩,其东面却是“峰巅萃巍孤擎月,山势嵯峨半插天”之天柱山。此二峰裸露的水成岩层状剖面告诉我们,这一带在距今一亿年前还是汪洋大海。你若有兴趣爬上海拔千米的高山之巅,定会有重大而新奇的发现:山顶上遗留着漫长地质年代古海底卵石和大量古生物化石。

古老三峡的形成,缘自距今七千万年左右的那场“燕山运动”。那时,这里的地壳向上凸成“黄陵背斜”,使黄牛岩、天柱山矗成我国早期之“珠穆朗玛峰”,成为古长江之发源地,其西脉流入四川盆地,东脉注入洞庭湖。古长江东西走向,经过了漫长岁月,终于导致了三峡的诞生。

巫峡

现在我们知道,黄牛岩之北,天柱山以东地质为花岗岩。这种颗粒结构的岩石虽坚硬无比,但却怕晒,尤其害怕风霜雪雨袭击。越是怕越是经不住风化崩解,流水下切,久而久之便成为低岩。约在距今二千万年左右,此花岗岩地带终于形成宽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老三峡是举世罕见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28亿年前最古老的混合岩,有幸目睹距今7亿年的大陆冰川和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生物群,欣赏到史前3次沧海桑田变迁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古老三峡的地质地貌,其形成过程读者已大体了解了,这是自然的三峡,被视之为“鬼斧神工”。那么作为非自然的一面—我们人类呢?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在三峡险恶的环境里是如何生存和繁衍的呢?倚江而立的一座座古老城镇,把答案写在两岸的边坡或者“坪”上。无论三斗坪、茅坪,还是秭归、巴东、忠县、万县、云阳……老态龙钟的小城,在历史的风雨中步履艰难地苟延残喘,以“吊脚楼”和拥挤不堪的小胡同,向游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河湖巨变:如何评说新三峡?

从各个城市的旧貌来看,三峡里古老的繁华并非不曾有过。但毕竟方圆面积过于窄小了,即使不以现代的眼光来衡量,它们一个个都没有发展的前途。“大溪文化”曾经是我国考古学家的骄傲所在。然而光阴荏苒,“大溪”早已成为过眼烟云。位于长江支流的大宁河大昌古镇,曾经也是古时三峡极度繁华之所在,如今呢,残存的雕龙画栋一条街也是破烂不堪,向我们讲述骄傲和自豪的,只有沿街被人们踏得光溜溜的条石;大宁河宁厂古镇“七里半条街”,虽也记载着“川盐”的历史,然而大宁河沿岸数千个栈道石孔,塞满了山民和盐工们辛酸而悲伤的故事……最为奇特且最令人触目惊心的物证,要数峡江两岸悬崖绝壁上被纤绳烙下的深深的印记了(即使是现代,“千古三峡不夜航”的历史旧页也才刚刚翻过去不久)。古时峡江,在纯粹人力手段出入三峡天险的过往船只,其命运可想而知。要知道,著名的“川江号子”是被山民和船夫用泪水和汗水搅拌,嵌在山崖的岩缝里,用纤绳勒出来的啊!

古老三峡,造就了峡江古镇和古镇文明。

古老而丑陋的峡江小城,却造就了顶天立地的峡江人。

新三峡:我们该怎样打量你?

昔日容貌

2003年6月号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精心策划了“典藏三峡”专号,主编单之蔷的刊首语标题就是:“三峡的河湖之变”。

单文的忧伤意味是明显的,他认为:“三峡成为人工湖后,挺立在湖水中的峡谷给人以错位之感,它将失去江水的流动和速度之美,随之失去的是对人精神的启示,提升和锤炼。”为寻佐证,他在唐诗300首里寻找李杜,作出了结论:“三峡发生的河湖之变,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大坝蓄水后也许三峡的群峰并没有变矮,但中国人却失去了一个汲取智慧,触发灵感,感悟人生,砥励意志,锤炼审美的精神高地”。于是,他们便决定“典藏三峡”了。

一一这真是唯有贤达圣人才能治天下的高论。试问:古老三峡确已雄险不再,中国人少了这块“精神高地”,贤达圣人将会变傻,中国的普通老百性还有活路否?另一位作家画家兼政协委员的冯骥才先生,在三峡蓄水前也发表了一篇题为“长江,一个可能的文化灾难”的“预言”。

“预言”说:“大坝已然筑成,长江蓄水在即。水位一旦升高,山川骤然大变。亘古以来,一切景观及传说即刻化为乌有,三峡也将不复存在;随之而来,却是一片全新的风景奇观出现在眼前。现在,我们谁也无法预想出这风光到底是何模样。但可以肯定,在升高到一百七十米的水面上,那些最终没有淹没的山头峰顶,一定是千奇百怪,延绵千里,蔚为壮观。这是廿一世纪中国人“人造”的景观。世界上绝无仅有,人类史上也绝无仅有。而且这突如其来的景观没有人文历史,没有民间传说,连名字也没有”……“我们将把一条具有七千年历史的积淀深厚而迷人的长江,改变为一条浅薄的、庸俗的、旅游化的长江。我们真的会这样吗?不要以为我坐在书桌前,胡思乱想,杞人忧天。只要我们到全国各地转转,看看当今‘下边’是怎样开发旅游的,怎样胡乱地改造旅游资源——无论是历史人文资源还是大自然资源,我们就会深深地为长江担忧。倘若如此,则必是一个文化灾难!”。

今朝容颜

我不想与冯先生辩论,只想陈述一个“小三峡是怎样跨入世界旅游门槛的”事实:1980年代中期,中外游客没人知晓位于巫山境内的小三峡的名讳。当时的小三峡内三个峡也不叫龙门峡、巴雾峡和滴翠峡。为了发展旅游,当地政府首脑聘请了马识途等许多作家和摄影家来此观光,主要目的是给“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资源命名,为三个峡内象形、会意的景观冠以恰当称谓,并在县内省内公开设奖搞景点命名评选征集活动……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上述“人为造景”和广泛宣传活动,小三峡不可能闻名遐尔。

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长江上游自重庆至宜昌600公里水域,两岸数十个古老城镇的地址和称谓,从来也没有长久固定过,宜昌秭归巴东如是,奉节云阳忠县亦如是。夔门不是人为命名?神女峰乃至巫山12峰不是人为称谓?诚然,新三峡新景点出现,冯先生不去命名不来帮助“造景”,想命名想来帮忙者会大有人在。

新三峡内的人们不能因为老三峡的消逝而断了旅游财路,市场经济规律和国人喜一哄而上的作派必然会导致五花八门的“人造天堂”。但它们会像滚滚长江,泥沙俱下,多数花哨令游客唾弃的景点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死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遥想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也……

顺便提一下:北京的紫禁城很古老,天安门前不也高耸了人民大会堂之类的一系列“人造景观”么?几十年过去了,你说它的存在对否有多少意义?!现实人不能生活在古代。我们珍视传统,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弘扬三峡文化,在心中珍藏己然失却的三峡,不要用怀想与忧伤的抵触情绪面对变化,表现出一种王国维式的绝望与“虔诚”……

失却与拥有,我们应持何种心态?

三峡之秋

我们在欣喜新中国拥有了一座举世无双的大坝的同时,我们也感叹,为了这座大坝,库区20座县城已被迫拆迁,100万居民将告別世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更有甚者,近15万农民兄弟背井离乡,被分散安排远迁至广东、山东、江苏等11个省市重新安家落户。

失却和拥有,的确是一对矛盾。

因受水位淹没影响,整个库区沿江破旧的城镇已俱成废墟,取而代之的刚是一座座新颖别致的现代化城垣.从城市建设和居民住房条件改善两方面考察,建筑学专家感慨道:三峡库区,一步跨了50年!

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家铮坦言:“三峡工程技术上的难题都己解决,但围绕着三峡工程的争论,还会有50年……”

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工程院院士,原三峡工程建设领军人物陆佑楣认为:三峡工程是理性工程,是中国最大的生态环保工程,因为水是清洁能源,其发电量相当于燃烧一个年产5000万吨的大煤矿;三峡工程促使库区旧城改造和污染源治理,也使上游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提前纳入国家环保计划……

三峡秋韵

诚然,三峡工程作为一项全球特大人为工程,如同其它事物一样,有利必有弊,在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生态与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甚至是无可挽回的损失:譬如库区蓄水后流速减缓,支流水质恶化;地面城镇和文物古迹尚可迁移,而尚有许多藏在地下未知的来不及抢救的地下文物,将永存水底了;水库蓄水后泥沙的变化和河床演变是未知数,,实验室数据和模型演示与长江上游自然状态能否互相吻合,有待时间检验;此外,还有对水生动物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对库岸陆生植物尤其是珍稀物种的破坏如何应对,再就是水库壅水形成对古滑坡体的长年浸泡可能导致新的滑坡或崩岸以及是否会诱发局部地震等……

承认三峡会产生负面影响,是一回事,而要弄清其影响将有多大,则是难题。

因为,谁也不是神仙,谁也不能枉下断语。

对三峡水库内泥沙淤积持肯定态度且一再呼吁慎建三峡的老右派黃万里先生虽然作古,但他是三门峡泥沙淤积的预言家,言扰在耳啊!

对水库水环境状况恶化担心者均还健在,他们是忠肝義胆且求实严谨的学问家专门家,他们的意见肯定会受到决策者重视。

三峡河湖之变既成事实,但我们不可以在怀疑和担忧里过日子.上游大部分地区退耕还林,退坡还草的措施已实行数年,目地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状态的恶化;对于沿江城市,国家亦投入巨资兴建一大批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为了对子孙后代负责,把三峡建成“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新库区,既是中央政府的关怀,人民的祈盼,更是库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扎扎实实的具体行动。

总而言之一句话:功过三峡,评价为时尚早;当代人对于它的存在,只可以做,没必要说。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